学校新闻


【和你畅谈之六十五】周一农教授畅谈“头发上的文化”

2016/10/27   文:许坚 许舒影 陈赛克   来源:本站原创

10月20日晚,“和畅书吧”内,第六十五期“和你畅谈”人文读书活动如期举行。绍兴文理学院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、我校鲁迅故乡作家群研究中心主任周一农教授,应邀主持本期读书活动,为师生们讲述头发上的那些事,畅谈文化。

周一农教授长期从事文化学、传播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,在《中国语研究》、《语文建设》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,专著《词汇的文化蕴涵》由三联书店出版,目前主持“绍兴市走向形象大市的传播策略”。

“头发虽然微小,但在人类的历史与生活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。”周一农教授说,它具备极其丰富的社会、文化、宗教和情感价值。

周一农教授从头发保暖、缓冲、美化的物理属性作用说起,谈到了头发的文化作用。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”他说,头发并非等闲之物,也不只是人体的一部分。作为一种文化符号,头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:头发可区分不同种族、不同族群、不同年龄,发型是一种自我追求的表达方式,髡刑是中国“上古五刑”之一。

周一农教授认为,人要尊严,头发也需要尊严。从古至今,头发一直被认为是不得伤害的东西。“留头不留发、留发不留头”的清朝剃发,近代清政府的剪辫亦复,文革时期的阴阳头……这些对头发的伤害,对人格的不尊重,都给当时的人民造成了精神和肉体上的伤害。

“秃子悖论”、对联、理发店的名称和标识……周一农教授广征博引,娓娓道来,带领大家领略头发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,赢得了阵阵掌声。他希望同学们在阅读中,通过读透一本书,去领会多方面的问题,或通过博览群书,聚焦某一个深层次的问题。“只有融入到文化当中,才能汲取更多更深厚的文化养分。”

(文/图:图书馆 许坚、校社团联 许舒影 陈赛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