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周五完成医院安宁疗护理的志愿活动后,我的能量值又增加了,目前能量已达到3100克,有望在12月前让‘成长树’进入‘葱郁’阶段!”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学生祝敏佳熟练地打开手机,查看自己在“杏林评价系统”中的最新数据。在这个以“树”为主体的数字化评价体系里,她本学年的个人生长总值稳步增长,尤其在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进步显著。
自2023年起,医学院护理专业创新构建“杏林评价系统”,通过数字化手段为学生建立可视化成长图谱。该系统将学生在知识习得、能力训练与素质养成过程中的表现,转化为可积累的能量,并创建了“成长树”,设计了能量采摘小游戏。学生在各类学习与实践活动中表现优异时,教师即可为其分配相应的能量,注入专属“成长树”,见证其从“幼苗”渐至“参天”的全过程。
破土: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成长
“过去一听说要评价,心里总有些忐忑;现在我们会主动询问老师,想知道怎样才能做得更好。”学生茅韵曦的感受,折射出“杏林评价系统”带来的心态转变。
“评价本身不是目的,关键在于激发学生成长的内驱力。”医学院副院长陈小萍介绍,该系统围绕理论知识、实践技能、职业素养3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。横向以枝条形态呈现各项评价维度,纵向以树干记录学生2年或3年的成长轨迹。“树”上的每一份能量,都对应着一次具体的校园表现或学习成果。
如何将评价变成学生喜闻乐见、兴趣浓厚的可见数据?医学院设计了趣味化的能量采摘机制,引导学生通过理论考核、技能实操、竞赛获奖、公益实践等多元途径获取能量。这些能量不仅可兑换实物奖励与学习权益,还能根据能量值晋升到“青翠”“葱郁”“挺秀”“参天”等4个荣誉阶段,并配套相应证书与权益激励。
“与传统量化评分不同,‘成长树’更注重在真实育人情境中开展描述性评价,帮助学生发现问题、明确成长路径。”“杏林评价系统”建设组长李敏悦表示。
抽枝:数据撬动课堂改革
大二学生小钱本学期已经多次因为实践技能出色获得能量奖励。而刚入学时,她的实践技能模块偏薄弱。“外科护理”任课教师李敏悦通过系统发现这一情况后,便鼓励她积极参与实践活动,锻炼技能。于是,小钱开始埋头练习,比如模拟穿刺等,她的实践能量被逐步激活,实践技能也得以提升。
学生能力差异大是各专业教师面临的最大学情。因此,“杏林评价系统”成为医学院实行精准教学的“好帮手”。该系统通过多渠道的信息采集,基于学生学习轨迹、能量值分布,识别其薄弱环节。以“成人护理”课程为例,根据数据反馈的问题,教师团队通过对现有课程资源的重组和补充,重新开发出更契合中高职一体化培养目标的校本资源。
教师何惊惊表示:“现在我们依托‘杏林评价系统’,为每个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清单,课堂学习目的更加明确了。”
成林:构筑协同育人新生态
“老师,树上长出的3个分叉有什么作用?”近期,学生们发现自己的“成长树”上悄悄萌发出3根新枝。这是“杏林评价系统”在本学期全新升级的重要标志,3根新枝分别对应社区护理、老年护理、中医康养3个职业方向,将不同发展路径所需的核心素养具象为树枝形态,使学生的成长目标更为清晰。
相较于1.0版本,2.0版本还将在界面、入口、交互等方面实现多个核心功能的升级。功能升级可以概括为“4个更”:学情分析更智能、学生画像更清晰、登录方式更便捷、项目交互更深入。
据介绍,目前医学院专业教师年平均使用系统超6000次。依托系统开展选题组卷、答题卡制作、线上阅卷、智能测评分析和精准化讲评,已成为教师上好每一节课、关爱每一个学生的重要抓手。
值得关注的是,医学院正积极构建“学校+合作单位”协同评价机制,让行业专家参与评价,确保评价结果的实用性。
“学校已与医疗卫生机构、康养服务机构等50余家单位深化合作意向,合作单位反馈的学生实践问题,也可以反向优化教学内容。”陈小萍说。
网址链接:http://www.zjjyb.cn/html/2025-11/04/content_66866.htm 
(原载2025年11月4日浙江教育报)